首页 > 政策法规 > 正文

平望青语实践团深入庙头村:解码"五源驱动”模式 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

2025年7月9日至11日,河北传媒学院“平望青语”实践团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,开展以“讲好乡村故事,助力振兴之路”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作为2

2025年7月9日至11日,河北传媒学院“平望青语”实践团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,开展以“讲好乡村故事,助力振兴之路”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作为2024年“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”,庙头村独创的“五源驱动”发展模式成为实践团重点调研对象,青年学子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访谈,解码乡村振兴的“庙头样本”。

实践团首站来到“养之源”核心区——村上·长漾里。这个由26栋农民房屋改造而成的生态康养综合体,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。团队成员采访了项目负责人刘宏,她表示,长漾里是一个以休闲为主体,以康养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中心,园区内正在以年轻态的方式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乡村生活的疗愈场。在刘宏的讲解中,实践团成员认识到,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关键在于保留乡愁肌理,注入现代基因。

当地村民为成员们分享:“传统插秧每亩需要3人工作一天,而现在插秧机播种只需15分钟。”在占地2000亩的现代化稻田里,实践团成员挽起裤脚体验稻田补苗作业,感受现代化农业的精细化耕作。同时,团队成员走进米约中心,探索“一粒米”的成长史,体会到了“绿之源”背后的科技支撑。

在“果之源”示范基地,实践团成员化身“新农人”,参与果蔬采摘,见证大自然的馈赠如何带动农旅融合与果农增收。

团队采用“调研+体验+传播”的实践模式,撰写调研报告,拍摄制作宣传短片,为庙头村的乡村振兴故事增添了青春注脚。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田间地头读懂中国乡村,更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,将乡村振兴的“庙头经验”推向更广阔的舞台。“我们不是乡村振兴的旁观者,而是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的参与者。”这是实践团的青春誓言。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,正在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。

供稿:陈舒杭 供图:孙易尧、李婷、朱柏郦、邹家豪


编辑: 审编:
关键词阅读:
【免责声明】凡来源不是“中国公益报道网”或“全民公益报道门户”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。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 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 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我要链接| 商务合作| 版权声明| 广告服务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10)57256752

中国公益报道网 |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| 备案号:京ICP备16047934号-2 Copyright © 2014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06204号 |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|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(72)号
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|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|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

安全联盟认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