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政策法规 > 正文

四川广安白塔社区:党建引领聚合力 五社联动促 "三型”

中桥街道为推动白塔社区社工室运营管理,探索五社联动促进“三型”城市建设经验模式,引入重庆市渝北区禾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以项目为载体,紧扣儿童友好型、青年发展型、老年关爱型

中桥街道为推动白塔社区社工室运营管理,探索五社联动促进“三型”城市建设经验模式,引入重庆市渝北区禾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以项目为载体,紧扣儿童友好型、青年发展型、老年关爱型社区建设目标,通过“党建引领、五社联动”激活基层治理动能,聚焦个案服务、社区活动、人才培育三大核心内容,推动资源整合与服务落地,助力实现“老有颐养、少有优育、青有可为”的社区愿景。

图:青年志愿者带领社区儿童上门探访关爱老人

一、项目举措

(一)党建领航,凝聚联动合力

项目始终以党建为“红色纽带”,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项目实施的组织力、执行力,确保“五社力量”精准对接“三型需求”。一是建立联动机制。依托社区党委建立“党建联席会议+项目推进会”机制,每月联合共建单位、社会组织围绕项目内容议需求、定方案。例如春节活动筹备阶段,通过3次联席会议明确分工:社区提供场地支持,共建单位捐赠物资,老年艺术团、青年志愿队负责节目编排,社工站统筹流程设计,形成“需求—资源—服务”的闭环对接,确保活动覆盖老中青全群体。二是发挥党员作用。发动党员深度参与项目实施,在雷锋月、国庆等活动中带头开展义剪、义卖等关心关爱服务,引导儿童完成“祖国地图”拼图,让红色教育融入代际互动,全年党员参与服务23人。

图:共同完成“祖国地图”拼图

(二)五社协同,激活服务效能

社工发挥专业优势,以项目目标推动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工、志愿者、慈善资源协同发力,实现服务精准触达。一是社工室主导实施。针对高龄独居老人、困境儿童、社会组织负责人等不同群体设计针对性方案;策划“3大主题活动+11场特色服务”矩阵,涵盖国庆、春节等活动及小型群体活动,全年覆盖4000余人次。二是社会组织积极参与。以需求为导向培育12支社会组织,通过“培训+实战”提升能力,推动其从“参与者”转为“服务提供者”,如协助白塔合唱队、老年艺术团制定章程、规范管理,招募退休教师、热心居民成立“平安寻防安全巡逻队”、“半亩书社图书管理会”,目前均能参与社区治理。三是志愿者助力服务。构建“招募—培训—激励”体系,组建8支专项志愿队,开展针对性培训,形成“按需组队、专业服务”格局。四是慈善资源为社区“输血”。通过共建单位捐赠、企业资助、社区慈善基金支持等方式链接资源,累计价值超1万元,解决实际问题。

(三)在地培育,锻造服务队伍

通过“本土挖掘、培训赋能、实践淬炼”破解人才短缺瓶颈。走访摸排建立社区能人库,挖掘80余名本土志愿者及潜在社工人才,让“身边人服务身边事”,开展政策解读、个案技巧等专场培训,建立“理论导师+实践导师”双轨机制,并在实践中检验其能力。

二、项目成效

项目以“五社联动”为抓手,将儿童友好、青年发展、老年关爱三类服务的实践探索,转化为“三型社区”建设的系统性成果,通过资源整合、场景创新与机制优化,让“全龄段幸福”成为社区治理的鲜明底色。

(一)儿童友好型社区:从“成长呵护”到“权利赋能”

构建“空间保障+能力培育+参与共治”的友好体系,通过个案疏导与活动实践培育儿童表达能力与责任意识,邀请儿童参与社区事务决策,实现从“被动服务”到“主动参与”的转变。如在国庆地图绘制活动中融入儿童创意,让儿童声音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角色。

图:青年志愿者与儿童结对绘画

(二)青年发展型社区:从“服务接收”到“治理主力”

为青年搭建“能力提升+实践平台+社会认同”的成长阶梯,开展培训并提供实践机会,使青年群体从社区服务的“参与者”转变为“策划者”,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。如为李同学等青年志愿者开展团队管理培训,在春节活动、“青年助老”等实践中锤炼组织能力,为大学生链接社区实习资源、对接志愿服务平台,将青年活力持续转化为社区发展动能。

(三)老年关爱型社区:从“生活照料”到“价值重塑”

构建“健康保障+精神慰藉+社会参与”的关爱网络,解决特殊老人急难愁盼问题,让老年人在各类活动中实现“老有所乐”,从“被照顾者”转变为“贡献者”。如针对贺婆婆等特殊老人,通过“社工+医护+志愿者”联动解决急难愁盼;依托合唱队、艺术团等社会组织,让老年人在红歌传唱、节日汇演中实现“老有所乐”;通过雷锋月讲故事、重阳节传技艺等活动,邀请老年人担任社区文化传承人,让银发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支撑。

图: 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

三、项目启示

白塔社区的实践,以数据见证成效:个案结案率100%,社区活动满意度超95%,12个社会组织、8支志愿队常态运作,居民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提升。其经验为同类社区提供“四把钥匙”:一是党建引领是“定盘星”。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资源整合力、需求响应力,确保治理方向正确。二是五社联动是“方法论”。根据社区实际动态调整联动重心,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。三是在地培育是“动力源”。本土人才熟悉文化、贴近群众,能降低服务成本、提升信任度,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四是需求导向是“指南针”。通过“居民点单”确保服务精准,避免资源浪费。

白塔社区的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,未来需持续深化数字赋能、跨区互鉴,让幸福家园蓝图在更多社区落地生根。


编辑: 审编:
关键词阅读:
【免责声明】凡来源不是“中国公益报道网”或“全民公益报道门户”的文章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中国公益报道网无关。中国公益报道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 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 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我要链接| 商务合作| 版权声明| 广告服务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10)57256752

中国公益报道网 | 全民公益报道门户 | 备案号:京ICP备16047934号-2 Copyright © 2014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中国公益报道网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06204号 | 国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砀零字第54号 | 印刷经营许可证皖新出印证字(72)号
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|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|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

安全联盟认证